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家有氣喘兒 中醫怎麼救?


/:賴琬郁

「我家小孩一年到頭咳嗽沒停過,嚴重時還會聽到咻咻聲,整晚咳到無法入睡,感冒才剛好又中獎了,我都不敢讓他出門或是上學了……」這應該是許多氣喘兒家長們共同的心聲,小孩經常氣喘發作進出急診室甚至住院,更是許多家長揮之不去的夢魘。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,在台灣氣喘的盛行率逐年上升,近幾年PM2.5的問題越來越嚴重,紫爆來襲時,門診氣喘發作的患童也隨之增加,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氣喘發作?

氣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疾病,台灣地區7-15歲兒童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有氣喘的問題。氣喘主要是因呼吸道對誘發因子如過敏原(塵蟎、蟑螂、黴菌等等)、病毒感染、運動等產生的過度反應,而出現支氣管收縮、慢性發炎的現象,症狀表現為反覆咳嗽,特別在半夜或清晨咳嗽更加嚴重,喘鳴、胸悶、呼吸不順。二歲以下幼童過去六個月若曾反覆喘鳴發作三次以上,需考慮是氣喘,若曾有異位皮膚炎病史或是父母親其中一人有氣喘病史,孩子則有較高比例罹患氣喘。

中醫如何看氣喘?
  中醫治療氣喘歷史悠久且有豐富的治療經驗,氣喘在中醫稱為「哮喘」,哮喘之名最早見於金元時代的《丹溪心法》,在隋朝《諸病源候論》記載為「呷嗽」。氣喘與中醫的臟腑肺、脾、腎相關,當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會產生伏痰,遇外邪則會引動伏痰而發病。而外邪則似現今的過敏原、冷空氣、空氣汙染、感染等誘發因子。
  中醫將氣喘大致分為「熱性哮喘」與「寒性哮喘」,「熱性哮喘」的咳嗽多伴色黃黏稠的痰,面色偏紅,常口渴想喝冰水,較容易便秘;「寒性哮喘」則痰量多且清稀有時伴有泡沫痰,面色偏白,怕冷,經常手腳冰冷。中醫師會依照不同的哮喘特性與病人的體質來開立中藥,並且分階段性來治療,「急性期」會加入宣肺、降氣、化痰的中藥,以減輕患者喘鳴咳嗽的症狀;「緩解期」時加入健脾補氣中藥來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與調整免疫系統,避免患者反覆感冒而誘發氣喘,並減緩支氣管的過度反應,而達到中醫典籍所說的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」。

氣喘兒飲食有哪些要注意的?
  氣喘多數由過敏因素而誘發,如果曾經因食物誘發氣喘的患童,在飲食上更要謹慎,常見的過敏食物如:魚、蛋、海鮮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若有過敏者應盡量避免食用。大多數氣喘兒是屬於虛寒的體質,不適合飲用冷飲或冰品,生冷的食物容易損傷脾氣而生痰,寒涼屬性的食物,如:西瓜、橘子、柳丁、奇異果、梨子、竹筍、苦瓜、豆腐等,不宜服用過多。若出現「熱性哮喘」,痰開始轉黃、黏稠時,要忌食溫熱屬性的食物,如:辛辣刺激食物、油炸食物、桂圓、荔枝等,避免體內化熱情形更嚴重。

整合型中醫氣喘加強照護門診,助控制氣喘
  2013年起,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實行「小兒氣喘特定疾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」,提供12歲以下氣喘患童,可到各地合格醫療院所接受整合型中醫治療服務來協助控制氣喘,治療包含中藥、針灸、穴位敷貼,穴位按摩推拿、氣霧吸入,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接受氣喘加強照護治療計畫的患童,可大幅減少因氣喘到急診與住院的費用,並且能協助患童穩定控制氣喘,大大改善氣喘兒與家長的生活品質。

  家有氣喘兒,家長們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,需做好周遭環境控制,保持清潔,定期使用熱水( >56℃)清洗寢具和衣物,少用絨毛玩具,注意室內濕度控制在50%以下,減少過敏原塵蟎、蟑螂、黴菌滋生,避免二手菸與髒空氣接觸的機會,讓孩子均衡飲食並且適當規律的運動來強健體魄,再搭配中西醫整合治療,氣喘也是能有效控制而不再發作。


<文章歡迎轉載,請尊重版權註明原作者與部落格出處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