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鼻過敏與氣喘,中醫調理好過日

/:賴琬郁
原文刊載:中國醫訊


「老是打噴嚏、流鼻水、清喉嚨,真的很難受,不知怎樣才能停止?」、「晚上咳到不能睡,一感冒就會發出咻咻聲」、「為什麼我好像一天到晚在感冒,感冒從來沒好過?」
過敏雖然不會致命,但是發作起來卻要人命。隨著生活環境改變,細懸浮微粒(PM 2.5)的威脅與食安問題,使得過敏疾病盛行率逐年上升,尤以兒童罹患比例最高。根據台灣兒童的統計,過敏性鼻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約為30-50%(大臺北地區比例最高),氣喘的盛行率約為15-20%

過敏患者多屬虛寒體質
   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和體內的肥大細胞有關,當人體接觸到過敏原,肥大細胞便會釋放出組織胺與過敏發炎物質,使得鼻黏膜與呼吸道出現過度反應,從而引發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咳嗽、喘鳴等症狀。
    在中醫觀點,這兩種疾病的患者體質相似,多屬虛寒體質,體質虛者怕風,一吹風就鼻水噴嚏咳嗽齊來,容易感冒並且較難痊癒;體質寒者怕冷,吃到寒性食物如冰品、西瓜、橘子等,症狀就會加重。以下是對這兩種過敏性疾病的說明。

中醫的分階段治療策略
    中醫治療過敏性疾病會分階段處理,即是「急者治其標,緩者治其本」的概念,急性發作期以改善症狀為主,緩解期則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由於過敏患者常有臟腑虛損與陰陽失衡的問題,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來選擇最適合的藥物,也就是「辨證論治」,可讓體內恢復陰陽平衡與穩定免疫系統,減少發作次數。

過敏性鼻炎   
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又稱為「鼻鼽」,症狀為反覆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鼻癢等。在過敏性鼻炎症狀嚴重時,視為急性期,處理上可區分為「風寒型」或「風熱型」。患者體質常兼有「肺」、「脾」、「腎」的臟腑虛損與功能失調,兒童常見為肺脾氣虛,老年人多為腎氣虛;在緩解期以調補臟腑為主,使病情獲得控制。
上表:過敏性鼻炎常見證型與常用方劑

    目前已有大型整合分析研究證實中醫對過敏性鼻炎是有幫助的,也可降低血中免疫球蛋白E( IgE)。常用的中藥方劑如辛夷散、小青龍湯、香砂六君子、補中益氣湯等,均被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患者有調節免疫的功能且可改善鼻症狀。

氣喘
    氣喘在中醫又稱為「哮喘」、「呷嗽」,症狀表現為反覆的咳嗽、喘鳴、胸悶、呼吸不順暢等。氣喘與肺、脾、腎臟腑功能不足有關,這些臟腑的功能失調會使體內容易產生伏痰,遇外邪則會引動伏痰而發病。所謂外邪,類似過敏原、冷空氣、空氣汙染、感染等誘發因子。
    中醫治療氣喘也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。在急性期,會依照咳嗽、痰的質地與體質來區別,大致分為「熱性」氣喘與「寒性」氣喘,其治療以止咳、平喘、化痰為主;緩解期的治療重點在調理體質,改善肺、脾、腎的功能不足與扶正固本。
上表:氣喘常見證型與常用方劑

     現代中醫藥研究顯示,定喘湯可以緩解氣喘病人氣管的過度反應,麻杏石甘湯、小青龍湯、補中益氣湯則具有抗發炎與調整免疫的作用。根據調查,臺灣57.95%的氣喘病童會搭配中醫藥治療氣喘,可見中醫藥在治療氣喘方面有一定的角色與定位。

扶正固本的膏方與茶飲
膏方

    膏方歷史悠久,起於漢唐,東漢張仲景曾使用內服膏劑來治病,清朝的慈禧太后更是推崇膏方,長期服用來養生保健,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就記載了近30帖內服膏滋方。膏方是使用10-20多味中藥材,經過長時間的多次煎煮濃縮後,加上膠類藥或麥芽糖收膏製成稠厚狀半流質劑型,其藥性平和、易於吸收且具有高度營養滋補效果,適合虛勞或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,口感甘甜兒童也較能接受。

   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均屬於慢性虛損性疾病,可選擇「益氣參耆膏」來長期保養,此膏內含補中益氣、升陽固表的中藥,如柴胡、黃耆、防風、西洋參等,以及養血滋陰的中藥,如當歸、阿膠、黃精、玉竹等,具有補肺健脾、益氣固表的功效,可改善反覆感冒與體虛。
氣喘或久咳者,可服用「潤肺枇杷膏」,內含潤肺養陰補氣的中藥,如西洋參、沙參、麥門冬、百合等,以及化痰止咳的中藥,如枇杷葉、杏仁、款冬花、川貝等,可幫助潤肺化痰,補養肺氣,改善慢性咳嗽。有需要的民眾可請中醫師評估後開立適合自己體質的膏方。

養生茶飲
    過敏性鼻炎與氣喘患者,若長期疲倦,容易感冒,平時可以服用「補氣生脈茶」來補充體力並加強抵抗力。此茶飲煮法是用西洋參2錢、黃耆3錢、麥門冬3錢、五味子2錢,紅棗5枚,用1500c.c.水浸泡15分鐘,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10分鐘即可,可當作平時保養茶飲飲用。


面對過敏疾病的自處之道
過敏性疾病的發生主要與遺傳、環境有關,因身體免疫系統失衡,進而出現過敏反應。面對過敏性疾病,除了避開過敏原之外,還必須注意飲食、環境與生活作息。
調整免疫系統是中醫的強項,現今已有許多中醫藥研究證實中藥可調整免疫、抗發炎與減輕過敏反應,透過中醫的調理,讓體內恢復陰陽平衡,可望擺脫鼻過敏與氣喘。

<文章歡迎轉載,請尊重版權註明原作者與部落格出處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