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

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



:賴琬郁

原文刊載: 嬰兒與母親第480


    乖寶才剛與媽媽從坐月子中心回家,媽媽就發現乖寶臉上紅疹越來越多,耳朵後、頭皮也有,整個臉蛋紅通通,頭皮還會滲出黃黃的油垢,媽媽很擔心
趕緊帶來門診求助,乖寶的皮膚究竟怎麼了?

    乖寶的皮膚問題是屬於嬰兒的「脂漏性皮膚炎」,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,好發在三週大至一歲嬰幼兒,約有70%出現在三個月大的小寶寶身上,隨著年紀增加皮膚狀況會逐漸改善。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是在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處,可見到脫屑、斑塊狀紅疹、有些顏色會紅如鮭魚,常分布在臉頰、眉毛、眼瞼、耳後、鼻唇溝處,寶寶的頭皮會出現黃黃的油性分泌物,甚至會厚至如油垢般附著在頭皮上,彷彿帶著一頂髒髒的油垢帽,有時身上肚臍、皮膚皺褶處(:腋下、脖子)、包尿布處也可看見紅疹。爸媽看到寶寶的花花臉就很心疼、緊張,但其實這個疾病是可以自行痊癒,也不會有任何後遺症,所以爸媽們不必太過擔心。

為什麼會有脂漏性皮膚炎?
    造成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至今未明確,推測可能與媽媽的荷爾蒙有關,使得寶寶皮脂腺分泌特別旺盛,另一部分與寶寶體質有關,使皮膚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,而出現皮膚問題。但如果寶寶的脂漏性皮膚炎嚴重且併發生長遲緩、腹瀉嚴重、或反覆感染,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免疫不全的問題。

脂漏性皮膚炎X異位性皮膚炎 傻傻分不清楚
    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,均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,同樣都會出現皮膚紅疹,究竟要如何區分呢?脂漏性皮膚炎發作的年紀較早,通常在出生數週至三個月左右,異位性皮膚炎出現時間稍晚約在6個月至一歲左右。脂漏性皮膚炎頭皮會出現黃黃油油的油垢帽,疹子多分布在皮膚油脂分泌旺盛處,如:臉頰、眉毛、眼瞼、耳後、鼻唇溝處,或身上皮膚皮膚皺褶處(:腋下、脖子),而且疹子大多不會搔癢,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一開始多長在臉、四肢伸側(外側)、身上,年紀大些膚疹會長在四肢屈側(手彎、腳彎處),皮膚乾燥,搔癢難耐,寶寶會非常難受。脂漏性皮膚炎隨著年紀增加,多數在六個月後可漸漸改善,能自行痊癒,異位性皮膚炎則會反覆發作,持續時間較長,多在天氣炎熱、流汗多,症狀就會加重,且可詢問到明顯的家族過敏性體質(例如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等)。但也有少數寶寶同時有這兩種皮膚問題,出生一開始是脂漏性皮膚炎,長大一些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也跟著跑出來。

表格: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比較

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照護與治療方法
1. 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並不需要使用藥物,只要做好皮膚照護,寶寶的皮膚就會自行好轉,若寶寶皮膚油脂分泌比較旺盛,可使用成分溫和的嬰兒沐浴用品做清潔,洗澡完記得再上一層薄薄的乳液,乳液選擇以不含香精、酒精成分為主。
2. 如果頭皮、身上有些油脂皮屑,可抹上些許嬰兒油或植物油(橄欖油、苦茶油、麻油等),再使用溫和的沐浴用品做清洗
3. 如果頭皮出現厚厚的油垢帽,可先抹上麻油至少5分鐘以上,待油垢變軟,再使用軟毛刷並配合洗髮精洗淨,之後再上乳液,記得油性成分一定要沖洗乾淨,否則阻塞毛孔反而會加重皮膚炎。如果使用上述方式效果不好,可以請醫師開立藥用洗髮精搭配使用。

  寶寶洗澡水的溫度盡量不可太高,不可超過40,洗完記得擦乾,脂漏性皮膚炎寶寶相對皮膚較脆弱,要避免寶寶去搔抓,以免出現傷口或併發感染,也要留意皮膚皺褶處是否有併發黴菌或細菌感染,如果發現疹子和之前不太一樣,要記得找醫師幫忙。

  治療方面醫師通常會開立弱效型的類固醇外用藥膏,再視情況搭配抗黴菌藥物或含抗黴菌成分的藥用洗髮精。許多家長會擔心使用類固醇會不會有甚麼副作用,類固醇共分為七個等級,簡單分為四種級別,依序是弱效、中效、強效、超強效等不同的效度。弱效型的外用類固醇對身體的副作用與影響最小,短期使用並無大礙,皮膚狀況改善就可停藥,只要在醫師指示下使用都是安全的。

什麼情況需要找醫師?
    雖然脂漏性皮膚炎多數無大礙,且能自行痊癒,但遇到哪些狀況,家長需要帶寶寶們來給醫師評估並諮詢意見。
1. 經上述清潔保養照理後,疹子仍嚴重,或長在身上的疹子面積越來越大。
2. 頭頂黃黃油油的油垢帽越來越嚴重,不知如何處理。
3. 頭皮膚疹處出現落髮脫毛的狀況。
4. 皮膚紅疹處,開始流湯湯水水,或出現紅腫。
5. 紅疹處搔抓嚴重。
6. 除了皮膚問題,寶寶出現體重減輕或是抵抗力下降、經常生病。

寶寶皮膚紅通通,胎毒惹的禍?
    中醫認為許多新生兒的疾病都與『胎毒』有關,早在明朝《萬氏秘傳片玉心書》中的胎毒門就提到:「凡小兒在月內有病者,皆胎毒也,并治其母。」,諸瘡門中也記載:「小兒初生,遍身生蟲瘡及流水瘡、風瘡、皆胎毒也。」,是指新生兒身上出現的許多皮膚、痘疹、腸胃、大小便、高熱等問題,皆屬於胎毒,所以新生兒常見的許多皮膚疾病,如:粟粒疹、毒性紅斑、脂漏性皮膚炎、蕁麻疹等,也多歸納在胎毒原因中。胎毒與媽媽懷孕時的飲食、生活習慣、以及媽媽體質有關,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,飲食過食油、烤、炸、辣等辛熱刺激食物,或是作息不正常、壓力過大,都可能導致火熱毒邪影響胎兒,另外,媽媽若在哺餵母乳階段,飲食無節制、或是進補過度,也會影響到胎兒皮膚狀況。

    中醫治療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,因嬰幼兒年紀尚小,腸胃嬌嫩,不易吸收中藥成份,一開始會先採取外治方法,初期的皮膚出油泛紅,還沒有明顯膚疹傷口時,可使用綠茶水(茶葉原汁煮滾後放涼,不需加水稀釋)濕敷皮膚,若紅疹明顯可使用黃連膏或是使用清熱解毒,如:黃芩、黃柏、苦參根、野菊花、金銀花、生甘草等中藥外洗或濕敷。如果寶寶飲食仍以母乳為主,媽媽可以透過吃中藥調理身體,避免媽媽體內的狀況去誘發或是加重寶寶皮膚問題,而達到子病治母,也是并治其母的概念。
   
懷孕期間先解胎毒,即可預防寶寶皮膚狀況?
    很多媽媽聽說懷孕期間先服解胎毒中藥,寶寶出生就會有白拋拋的好膚質,但是解胎毒的食物、中藥很多,偏方也很多,凡舉綠豆、百合、蓮子、白蓮鬚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、珍珠粉等不勝枚舉,但還是須根據媽媽本身的體質來服用較為合適,建議可諮詢過中醫師再來選擇,切誤自行服用,與其服用解胎毒藥物,還不如從日常生活、飲食方面調整,可多攝取蔬菜水果,少吃燒烤油炸類食物、刺激性的茶、咖啡等飲料,睡眠充足、避免熬夜,維持好心情,才是最重要的!

<文章歡迎轉載,請尊重版權註明原作者與部落格出處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