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幼兒便秘傷腦筋

/: 賴琬郁
原文刊載:自由時報

    4歲的小寶(化名),長期被便秘所困擾,1-2週才解便已成常態,總是要媽媽逼著才願意大便,常常解"羊咩咩便",胃口也跟著變差,因肚子痛已經到急診通大便好幾回,媽媽非常擔心,帶著小寶來中醫門診尋求協助。

    像小寶一樣為便秘所苦的小孩不在少數,最常見於學齡前孩童、剛嘗試副食品嬰幼兒,或是腦性麻痺長時間臥床患童,另外部分學齡兒童因不習慣在校解便,長時間憋大便也容易造成便秘。長期便秘會造成小兒厭食、腹痛、肛裂、大便失禁、更會加重尿床情形,家長們不可輕視。另一類型的便秘,因大便乾硬阻塞腸道,少量糞水由阻塞周圍滲出肛門口,解出的便多稀軟不成型,這類型常被誤解為腹瀉,實際上是因便秘所造成。

穴位按摩助排便
若您的孩子有便秘的情況,起初可採用以下按摩方法來改善:

(  (1) 清大腸:小兒的大腸經位在食指橈側赤白肉際處,「清大腸」是沿著大腸經,由食指根推向指尖,每日至少100下。

(2)順時針摩腹:在肚臍四周的腹部,用食、中指指腹或手掌順時針方向摩腹約3-5分鐘。

(3)揉天樞:“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兩吋(孩子的三橫指寬度),使用大拇指按摩約2分鐘。






(4)推下七節骨:從腰部兩側髂嵴往中央脊椎處(第四腰椎)往下推至尾骨最底端,約100次。
(5)揉龜尾:用中指揉動尾骨最低端,約100次。


中藥也可助排便
    若您的孩子已被便秘困擾許久,建議搭配內服中藥,幫助排便的中藥有許多種,常使用的有潤下藥如火麻仁、郁李仁、生地、玄參、麥門冬可滋陰潤腸,攻下藥如大黃、芒硝具又清熱瀉下作用,行氣藥如枳實、陳皮、厚朴,可增加腸道的蠕動,根據不同類型的便秘,選用合適的中藥來改善便秘體質,才不會出現對藥物的依賴性。

造成小兒便秘最常見的原因與飲食和排便習慣不良有關,要能徹底遠離便秘,請記得以下小叮嚀:
   (1) 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,如:花椰菜、菠菜、水梨、木瓜、柑橘類、蜜棗、奇異果、燕麥、薏仁等等。
   (2) 鼓勵孩子多喝水。適量的蜂蜜水也可助排便,但一歲前請勿食用蜂蜜(:蜂蜜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,一歲以下嬰幼兒免疫力與腸道菌叢未健全,容易中毒)
  (3) 養成定時解便的好習慣。
  (4) 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,養成孩子運動的好習慣,助健康更能增進彼此親子關係。


<文章歡迎轉載,請尊重版權註明原作者與部落格出處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